《唐启升文集》在青岛首发,奏响“耕海牧渔者”的科研凯歌
12月26日,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唐启升文集》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举行首发仪式。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张显良、中国工程院二局局长兼战略咨询中心主任徐进、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王小虎、中国水产学会理事长王清印、中国农业出版社总编辑胡乐鸣等出席首发仪式。
仪式上,中国农业出版社总编辑胡乐鸣对《唐启升文集》的首发表示诚挚祝贺,并介绍说,《唐启升文集》是非常重要的学术成果,具有重要的科技和文化传承价值,文集的出版,既是学术界值得庆祝的一件大事,也是出版界值得宣传的一件盛事,有助于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时代科学家精神,引导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坚守优良传统,传颂科学家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践行科技价值观,勇当时代先锋。
新中国成立以来,渔业取得了历史性变革和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谱写出一部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的历史,探索出一条产业发展与生态环保相结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培养出一批具有战略眼光的渔业科学家,为世界渔业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唐启升院士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唐启升院士
我国著名海洋渔业与生态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终身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黄海水产研究所名誉所长,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水产学会理事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顾问等职位,长期从事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研究,是中国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和大海洋生态系研究的奠基人,为我国渔业科学与海洋科学多学科交叉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做出突出贡献。他在渔业生物学、资源增殖与管理、远洋与极地渔业等方面有多项创新性研究,提出“碳汇渔业”“环境友好型水产养殖业”“资源养护型捕捞业”等渔业绿色发展新理念。
作为一位成果丰硕的学科带头人
一位国际知名的战略科学家
一位善于营造创新文化和
善于选拔培养人才的杰出管理者
在他披荆斩棘、一路求索的人生之旅中
遇到过哪些别样的风景
摘下过哪些甘美的果实
又经过了哪些磨砺和曲折?
《唐启升文集》能给出你想要的答案
《唐启升文集》
文集主要选录了我国海洋渔业与生态学家唐启升院士在1972-2019年间发表的论文著作,共400余万字,是唐启升院士50余载学术生涯的真实记录和生动写照,该文集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文集》系列丛书之一,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院士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主任陈宜瑜院士分别为其书写题名和作序。
该文集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为海洋生态系统研究篇,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和大海洋生态系两篇,外含由唐院士亲自编著的科学年表代前言部分,这部分对唐院士科研生涯进行了年代式的实况记述和小结;下卷为渔业生物学拓展篇,包括海洋渔业生物学、碳汇渔业与养殖生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三篇,另外,下卷还附录了唐启升院士科研简历、论著目录、传略、访谈录以及有关照片等。这些论著及有关材料记录了近半个世纪渔业科学新的研究进展和成果。
这些论著及相关资料,不仅记录了我国近半个世纪海洋生态系统等交叉学科前沿领域、渔业科学新的研究进展和成果,而且展示了唐启升院士在科学领域的成长过程、研究经历、重要学术思想和成果的形成轨迹,体现了科学家的求实、创新和奉献精神。
一条鱼开启“蓝色国土”探索之路
海洋生态系统研究成就蜚声海内外
唐启升筑梦海洋启航于鲱鱼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末,太平洋鲱(青鱼)种群数量在黄海区周期性的大量增加,使他十分好奇并对黄海鲱鱼渔业生物学特征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成为他独立研究渔业科学问题的起点。这一研究就是12年,其间所形成的论文报告成为那个时代黄海鲱鱼研究的主要文献,也为国际鲱鱼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科学资料。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唐启升作为访问学者先后到挪威海洋研究所,丹麦国家海洋渔业研究所,美国马里兰大学、华盛顿大学等海洋研究机构开展“环球访学”,踏进了世界渔业科学新研究领域的探索行列中。
这一时期,唐启升逐渐形成了海洋生态系统研究的学术思想。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GLOBEC)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逐渐形成的新学科领域,是渔业科学与海洋科学交叉发展起来的新学科领域,也是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基础研究。
此后,唐启升引领的大海洋生态系研究,与国际学术前沿几乎同步进行,使我国成为最早介入大海洋生态系研究和应用的国家之一。他后来提出的碳汇渔业、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等理念,也都具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
注重研究成果应用
让渔业生产实践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在侧重基础研究的同时,唐启升还极为关注中国渔业科学与渔业的实际问题。
1993年,由他率队的“北斗”号科学调查船首次获得了狭鳕仔幼鱼在白令海公海/海盆区分布的宝贵资料,这一重要发现不仅在科学上获得各国专家的公认,同时也肯定了中国、日本、波兰和韩国等国家在公海捕捞狭鳕的主权,在与美国和苏联等狭鳕沿海国家的渔业谈判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国家争取远洋渔业重大权益和在该区域远洋渔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北太平洋远洋渔业从无到有,形成了年产量15万吨、产值3亿元以上、渔业增收总额达10多亿元的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远洋渔业。因此,该项也被称为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一个良好范例”。
白令海公海峡鳕鱼业声学映像现场判读 1993年
90年代,提出了我国大规模海水养殖关键技术的攻关点应该是充分认识海域的生态容纳量,促成养殖容量研究与示范在我国沿海各地迅速展开,为我国规模化健康海水养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技术支撑。他先后主持完成的国家科技攻关“渤海渔业增养殖技术研究”课题”课题(“八五”期间)、“海湾系统养殖容量与规模化养殖技术”专题(1995年),收效十分显著,促进了增殖技术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1996—2005年,组织实施《我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勘测》专项的《海洋生物资源补充调查及资源评价》项目,为中韩、中日、中越等国家海洋划界和渔业谈判,为实施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和渔业管理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使中国海域声学资源评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多种类生物量评估方面处于国际领先。
专家建议成为国策
推动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唐启升是活跃在科学研究前沿的科学家,他认为一个科研人员不仅要钻研自身专业,而且要关心“民生之多艰、国家之大政”,才能使自己的研究能够更好地造福于国家和人民。
2003年在参加《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中,唐启升院士同时被聘任为“农业”和“能源、资源与海洋”两个专题组以及“海洋”课题组的研究骨干,主持海洋生物科技发展战略研讨。为了保障食物安全和解决海洋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与水产品巨大需求之间的冲突,提出了“蓝色海洋食物发展计划”及其相应的发展战略。他还先后提出“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等院士专家建议10项,促成《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国家有关文件的发布。
三产融合发展:海洋牧场与休闲渔业 2017年
当前,水产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养殖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等都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效、优质、生态、健康、安全”已成为国特色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政策建议,凝聚着唐启升多年以来让专家建议成为国策的心血。
唐启升院士
著作等身的科研生涯
远远不止这些
他科研活动中的重要事迹
在《唐启升文集》中有全面记述
正如徐匡迪院士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文集》总序中所写:“读一本文集,犹如阅读一段院士‘攀登’高峰的人生。”让我们翻开《唐启升文集》,进入院士的学术世界。但愿读者,特别是中、青年渔业科技工作者能从文集内容中得到启迪,能以唐院士等老一辈专家为楷模,学习他们的经验、学习他们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方法,尤其学习他们崇高的使命感,愿后之览者,亦有感于斯文,体味院士的学术历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多贡献。
本文集可供
教育、科研和管理部门的
师生、研究者、决策者
以及其他相关人士参考使用
文集之外
中国农业出版社此次
还特别独家限量印制了
唐启升院士的《我的科学年表》
纪年又记事
前50名
订购《唐启升文集》的
读者可免费获取一本
内页展示
年表简单提要:
1969—1980年,主要记录了以黄海鲱鱼为主的渔业生物学和渔业种群动态研究,以及纠结和困惑;
1981—1992年,主要是对新研究方向的探索,记录了在公派挪威、美国访问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参与国际大海洋生态系和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等研究活动,海洋生态系统研究学术思想的探索和形成过程;
1993—2010年,主要记录了海洋生态系统研究的实施,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过程及动态研究,大海洋生态系变化和适应性管理对策研究,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和公海海洋生物资源调查评估,以及养殖容量和渔业碳汇研究等;
2009—2019年,主要记录了针对国家和产业重大需求及问题,开展渔业和海洋战略咨询研究,推动新理念和产业发展。
咨询方式:
杨晓改 010-59194895 15210698161
责编:吴玥明
2021,让你的时光有茶香伴!
家乡,每个中国孩子都值得拥有的情感记忆
@农资人,里程碑式“宝典”带你深探行业变革
国际茶日 | 世界读书日 | 新时代乡村阅读季兽医推荐书目 | 生活类书单 | 大国三农系列沙漠蝗虫 | 防治蝗虫的施药方法 | 秋黏虫
女神节特辑 | 像草木一样生活 | 旧物回声28场发布会实录 | 高效学习法 | 公关艺术人兽共患病 | 养殖场兽药规范使用手册非洲猪瘟 | 蜜蜂授粉 | 外来水生生物食味米 | 茶叶消费指南 | 中国茶文化学休闲农业系列教材 | 乡村振兴知识百问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列